随着“三去一降一补”的进一步推进,资产管理公司(AMC)的作用和影响愈加重要。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党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9799亿元,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就经济形势而言,目前金融领域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实体经济杠杆率较高、国企改革有待深化,这些都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机遇。”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魏丽莹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目前虽然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金融风险有所缓和,结构性调整也在跟进,但还难以快速反弹,金融风险的警报并未完全消除。“目前监管要求金融要回归主业,围绕不良资产的供需和制度构建也发生了变化,要从以前的‘接盘’模式向市场化、法制化迈进。”
目前,除传统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外,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也竞相入局。但随着不良处置市场的参与者增多,不良债权价格日益高涨。不少行业人士纷纷提醒到,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快的不良资产处置节奏带来的隐患。
竞争格局从4到4+N
从1997年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开始,传统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业务就主要集中在东方、信达、华融、长城这四大持牌AMC手中,分别对应处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自2014年银监会批复首批可在本省(市)范围内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的地方AMC,2016年又取消了对地方AMC收购不良资产不得对外转让的限制,允许有意愿的省市增设AMC以来,地方设置AMC的热情不断高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除传统的四大AMC外,快速发展的AMC也在吸引各类资本关注。银行系AMC、地方AMC、民营AMC、外国私募基金等竞相入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地方AMC注册成立家数达到43家,还有15家正在筹建,如今国内AMC数量即将突破60家。
“目前商业银行通过投资子公司来积极参与债转股业务,而地方AMC与政府沟通密切,又熟知当地的经济人脉,外资、民营和国有企业也在积极入局,不良资产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行业。”魏丽莹说。
“在行业竞争加大和监管一直强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背景下,作为全牌照的AMC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一是需要更好的发挥全牌照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二是大力开展主业创新,尤其是非金业务和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创新;三是加强资本占用疏导管理, 清理集团内重复职能的机构、业务,降低服务成本。”中国东方资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李思维表示。
警惕资产处置价格虚高
银监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与上季末持平,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平稳。虽然不良贷款率有所企稳,但在不断增多的贷款总额下,不良贷款余额也在增长。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4万亿元,较上季末再次增加563亿元,今年前8个月共处置不良贷款631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250亿元。
上升的不良贷款余额和行业主体大幅扩容,在给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随着不良处置市场的参与者迅速增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这也无形之中抬高了不良资产的价格。
“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的不良资产价格有虚高成分。此前在某省参与一次处置竞拍的时候,传统四大AMC举牌价大多是四五折左右,但本地的AMC举牌价却可以达到7折,而这类AMC之后又主要通过做一些不良资产的债转股的业务来运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刘佳表示。
“不少业内人士,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员都觉得目前我们的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太快,而且这些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在与微观资源配置上没有根本性的联系,很多处置只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没有根本意义上化解不良资产。”刘元春表示,“要警惕在这一轮处置中形成资产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