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涉足P2P网贷至今,算算也迈入了第四个年头,也经历过过小白阶段,随着不断的投资学习实践,现在面对风险,有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应对策略。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2013年的倒闭潮,但从2015年至今也有很多平台暴雷,对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我也心知肚明。相对于问题平台,更多的还是用心经营发展良好的平台,很庆幸这些平台都被我选中了,这背后除了我是稳健型投资人,不追求高息,不褥羊毛,不打新以外,关键还是我不断深入学习网贷知识,不断及时关注行业资讯(比如“网贷之家”),不断进行客观理性分析的结果。
P2P理财给我带来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期间也给朋友说起过P2P理财的优势,但很多朋友的回答往往只有两句话,一是:网上理财不靠谱,小心被骗。二是:我听说经常有平台跑路,你还是小心点。然后,就是像看赌徒一样的看着我。这么好的理财渠道被误解,我也表示很无奈。
不要说没有涉足网贷的投资人担心风险了,很多投资了很长时间的投资人也是天天担心,网贷行业一有风吹草动,就慌慌不可终日,比如前几天监管下发的资管新规29号文,该文针对的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平台,P2P平台只要严格按照以前下发的文件精神去落实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还是引起了大部分人的恐慌。其实这都是没有真正认清网贷的风险在哪里,风险的起因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应对。对于风险的认知,更多的是恐慌,甚至是恐惧。
一、风险在哪里?
P2P网贷风险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跑路失联,二是坏账逾期,三是提现困难。对于合法经营的平台,坏账逾期主要是资产端的风控措施不力引起的,如借款人违约或跑路,又没有有效的抵押资产。还有一些是平台违规采用了资金池模式,并且承诺垫付代偿,会用资金池的资金应对坏账逾期的项目,问题爆发后均表现为提现困难。
因此,归结起来,风险其实就两点:跑路失联和提现困难。
很多投友也知道平台面临着上述两种潜在风险,但并不真正明白到底为什么有风险?
二、风险的起因是什么?
1、诈骗圈钱
早期的诈骗平台,借款人就是骗子自己,拿到钱直接关门走人。典型代表是2014年台州的恒金贷,上午开业,下午就跑路了。还有一类比较隐蔽的“旁氏平台”,没有真实业务,靠借新还旧续命。典型代表是2015年轰动一时的e租宝案。这些平台的本质就不是P2P,骗子借着互联网包装成了P2P平台来圈钱,让P2P不断背黑锅。
目前在监管的强力推行下,2018年6月底所有P2P平台都要在当地金融办完成备案,不要说诈骗平台了,现在合法经营的平台都在积极合规为备案做准备,诈骗平台哪里还有生存土壤。平时经常多关注“网贷之家”的社区,及时了解各类平台的舆情变化,基本就可以避免这类风险了。
2、挪用投资人的钱投资
拿投资人的钱去投资高风险的项目,主要是管理层的道德问题,比如去炒股,玩期货,炒房地产等。亏损后窟窿一旦填不上,就会资金链断裂。典型代表是2016年暴雷的北京平台状元理财。状元理财实际股东吴海生挪用投资人钱款1000多万,随意操纵杠杆炒股,加上公司经营不善,便开始挪用平台资金,其后更是搞投资人见面考察会蒙蔽投资人。
3、拿投资人的钱自融
首先,自融本身就涉嫌非法集资,经侦会随时主动找上门。自融往往是也平台暴雷的罪魁祸首,平台将用户的资金直接用于自己企业或关联企业的经营,为什么这样做?企业缺钱了,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在银行借不到钱,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当地的民间借贷机构也借不到钱了,然后就通过P2P网贷平台大规模融资,这个风险就比较大了,一旦企业经营不善亏损后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典型代表是2015年暴雷的广州平台盛融在线,平台上的绝大数资金都借给了关联公司。这些企业,看上去实力雄厚,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就会面临“一损俱损”的后果。
4、对监管政策不当回事
从2016年的“监管元年”到2017年的“合规元年”,各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2018年是网贷的备案元年,要求2018年6月底所有P2P平台都要在当地金融办完成备案,对网贷平台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监管层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规范净化互联网金融的投资环境,保障投资人的权益。
有些平台为了“规避”监管可谓是煞费苦心,采取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躲猫猫游戏,为了继续开展“大额业务”,为了继续自主发行“资管产品”或代销“资管产品”,硬生生的说自己不是P2P,真以为自己是铁头啊!还有的平台想尽办法把不合规的业务进行了剥离,成立了新的实体继续经营,以便P2P部分能够通过备案,资管业务也能够继续开展。
但近日资管新规的出台,明确说明了如果不是P2P,就是要持牌销售,对于拆分业务的,拆分部分将视为原网贷机构的组成部分,一并进行验收。监管要求,要么将违规业务存量清零,要么持相关牌照进行销售,否则,将一律视为为非法金融活动,将会注销电信经营许可、封禁网站、下架移动APP、吊销工商营业执照,停止一切金融服务支持,彻底断绝了平台想钻监管政策空子的念想。
三、该如何应对?
很多投友天天担心平台有风险,其实识别出了平台可能产生的风险并了解了风险产生的原因,控制风险并不难。大部分的风险还是平台碰到了投资人的钱,只要平台碰不到投资人的钱,对投资人来说风险就降低了一半,携款潜逃?拿不到钱跑什么?另外,就是选择背景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业务合规度高的平台,最后自己还要客观理性的看待风险。具体来说:
1、选择具有资金银行存管的平台
进行资金银行存管能有效规避资金池,但仍要防止发假标自融,这是银行存管后还有平台暴雷的原因所在,这就是大家所谓的“存管雷”。资金银行存管也是监管政策的要求,以后会是平台的标配,一是为了杜绝资金池的存在,防止自融和期限错配引起的风险,二是将资金和平台隔离,保护投资人的资金安全,预防挪用和卷款跑路风险。
如何知晓平台是否真正上线了资金银行存管,很简单,到网贷之家查询一下就清楚了。
2、选择具有真国资背景或上市背景的平台
真国资背景的平台即使出问题也不至于跑路,小问题自己有实力消化,大问题最多是资产重组。在选择国资背景平台的时候应选择国资控股的平台,参股的要引起重视,更要避免假国资,很多平台都是打着国资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比如跑路的假国资平台“乐投天下”。
2017年曾出现过几起所谓国资背景平台暴雷的案例,称之为“国资雷”,很多平台打着国资的名义,其实背后的国资根本就没有多少股份,或者本身就是经营困难的企业,或者与真国资的“血统”和背景相差甚远,出事后甩锅现象明显。
具体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查询工商资料看看平台有没有国企或国企下属公司入股以及持股占比就可以确定是国资控股还是参股以及是否假国资。
上市公司相对来说信息披露要好很多,也就是透明度高,笼罩在平台身上的那层毛玻璃,会变得更清晰一些!要想满足上市公司的条件,p2p平台必须将借款人数、盈利能力、逾期率以及坏账率等多项至关重要的运营数据完整披露。平台能上市说明被资本市场认可,但也要注意公司的经营状况。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上市公司参股的平台,很多上市公司参股P2P本身就是为了自融或者抬高股价,有的亏损严重,马上就要退市了,具有这样上市背景的平台就要撤离了。
具体就要平时注意多看上市公司的公告和财报,以便及时发现运营的潜在风险。另外,如果要选择的话,首选赴美上市的平台,次选主板上市公司全资控股或占股超过50%的平台,最后创业板公司控股的平台实力就要差很多了,要引起重视,至于新三板控股的P2P平台,增信作用不大,最主要的还是要用心考察资产端业务情况。
3、选择经过市场检验的老平台
一般平台风险高发期是运营的第2年或第3年,P2P平台第一年运营很烧钱,主要是广告宣传费用高,获客成本高,甚至要贴息运营做宣传。第一年平台有钱烧,风险小,此时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红利期。熬过3年进入第4年基本都会进入盈利期,风险就会大幅下降。第2年和第3年正是检验平台整体运营实力的关键阶段,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资产端的优质程度、风控水平的高低都会显现出来,此阶段是平台风险的高发期,要引起重视。
4、选择获得各知名评级机构认可的平台
具体表现就是选择尽可能多的出现在各评级机构评级榜上的平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评级机构具有大量的专业人士,相对普通人来说更容易掌握平台各方面的情况,对平台的评测,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合规性不高的平台就算去做公关,也不可能各机构都去做,一是成本问题,二是总会有坚守底线的评级机构。
我的做法主要是经常对比查看“网贷之家”与“融360”的评级榜,当然也会参考网贷名人的评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其它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5、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
客观理性的应对风险,不人云亦云。这方面一是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网贷知识,二是要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就拿前几天热议的资管新规29号文来说,有些自媒体人第一时间发表了解读,说的很严重,如“互联网金融资管已死,赶紧逃离P2P ”,搞的很多投友心神不宁,在社区及论坛不停的讨论。我当时第一时间看到这样的文章,心里也有点小紧张,还以为网贷行业真的要发生什么大事情了,自己的身家可全部在里面的。
随后冷静分析了一下:国家监管政策的本质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本身也是为了社会和谐稳定,不可能在距离备案只有2个月的时间内突然发布新的监管整改文件。一定是有人过度解读,博取眼球的。再说了,资管新规29号文本身又不是专门针对P2P平台的, P2P平台只要严格按照以前的文件要求执行,比如遵循2016年8月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只要不突破其中著名的“十三禁”(其中一条便是“禁止自行发售理财等金融产品募集资金,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等金融产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果然,随后“网贷之家”就发表了专业权威的文章对29号文进行了解读,看完文章,一切都清楚了,也都释然了。问题果然一点也不像一些自媒体人说的那么严重,该文对P2P平台的影响非常有限,对于此次文件中涉及的资产管理类的产品,有这类业务的P2P平台并不多,也就几十家(网贷之家也发文进行了统计),很多平台之前都已经进行了整改,早下架了此类产品。真正影响大的是目前平台本身还具有资管业务或将此类业务剥离、分立为不同实体的平台,监管方会将分立之后的实体视为网贷平台的组成部分,一并进行验收,若违反此规定将无法通过备案。
最后要说的是,投资人不但要敬畏风险,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相信人品,相信行业和平台的自律,风险还是很大的,要想长治久安、投资人投资的真正安全,根本还是要依靠监管制度(虽然这会提高融资成本)的约束。2018年的监管元年不是说说而已,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平台,紧跟监管政策走永远都不会错的!哪些耍小聪明,钻监管空子的平台迟早会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作者:狂人玩互联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