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穷人和富人,经常能看到网上的讨论,说来说去,最后都总结为:要么是运气好,要么是富人本身有钱和资源。
勤奋努力这种词,只是用来迷惑穷人的。
因为再怎么勤奋努力,劳动这种资源太有限,而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赚钱效率太低;
而钱这种资源无上限,且可以形成规模效应,赚钱效率只会越来越高。
每个人都只有1个脑子2双手,一天24小时,还要吃饭休息睡觉;
而钱在时刻不停地工作,最重要的是,复利效应惊人。
说到复利,网上还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段子。
华人首富李嘉诚常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并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回报率,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
虽然不知道李嘉诚是不是真打过这么一个比方,但段子中的数据却是真实的,每年存1万4,如果有20%利率的话,40年后确实有1亿多。
金钱带来的复利效果惊人,而劳动就像是简单的乘积,每年存1.4万,40年后得到的只有56万,连对方的零头都不到。
稍微想下就会发现,每年存1.4万元,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几乎都可以做到;但每年都有20%的回报率,40年后能有1个亿的人,却寥寥无几。
源头可不在钱上边,关键是那个20%的回报率。
2
小时候考拉问过爸爸:假如你有了500万,会怎么做?
爸爸第一反应就是斥责我胡说些什么,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接了这话。
要真有了500万,那肯定是先去城里给你们买个房子车子,然后把咱们这房子拆了重新盖一栋两层或者三层的小楼。
那剩下的呢?500万应该还可以做很多事吧。
剩下的当然是存银行里,给你们长大后读书,也不用出去做事了,每年的利息也够一年开支了。
我也同样拿这个问题问过妈妈,回答也差不多,不过她说应该会拿一点出来去做生意,但问到做什么生意,也是从没想过的。
所以他们辛苦大半辈子,也就是在城里买了套房子,其他的钱,都是一直就存银行,等着我们长大,供我们读书。
即使在那个时候真的给他们500万,估计结果和现在也差不了太多。
3
王先生跟我说过他姑姑的事,人家是真有500万。
十几年前,王先生刚上初中,他姑姑开了百货超市,整整两层楼,好几千平米,是当时他们镇上最大的。
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去他姑姑家帮忙,顺便赚点零花钱。
别看当时东西贵,但买的人还不少。一台大几千的彩电,卖出的价格差不多是进价的一倍,但很多人都是拿着几年的积蓄,乐哈哈地买回去,引得旁边人羡慕。
王先生当时和表哥,还有姑姑姑父一起挤在超市二楼旁边的一个房间里睡。大人每天来睡时都很晚,两个小孩都睡着了。
有一晚,王先生刚好肚子有些不舒服,半夜醒来了,听到姑姑和姑父刚回来,就坐在旁边开始算账了。只听姑姑说,存折上已经存了500多万,还叮嘱姑父千万不能说出去,跟任何人都不能说。
听到这里,王先生也是震惊了,于是他眯着眼看了一下,刚好看到姑姑手里的存折,仔细算了一下,真的有500多万。
他事后跟我说起时,说当时真的是惊到了,呆在那里不敢动一下,也忘了自己肚子痛的事了。
我能理解他的震惊,毕竟,那时候,他父母一个月还只有两三百块工资呢。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姑姑家依然还是在镇上做生意,住在镇上自己建的房子里,除了超市外,还开了几家其他的店,但生意远不如以前,只有过年时生意才会好上一阵。
他们的钱,大部分用来买镇上的铺面和开店了,直到前两年,才去县城买第一套房子。
他们的儿子和孙子,现在也还在镇上和县城里。
4
如果现在真给你500万1000万,你有好的用途吗?有办法让它增值吗?若干年后,它们能让你变成富人吗?
那些最后成为富人的人们,有几个没体验过就快身无分文的焦虑与窘迫?
钱和资源当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更不是唯一的因素。
思维、见识、欲望、魄力等等,都是重要的因素,缺少这些辅助因素的话,再多的钱,再好的资源,能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