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时候取了两千块现金…到现在也没花完。
不是我太省,是移动支付实在太方便啦!出门根本不需要带钱包,一部手机,买菜买包买衣服...日常绝大部分的消费需要都能覆盖。
昨天有个敲可爱的读者问:钱都变成手机二维码了,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少,会不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先不说答案,来和大家分享金融学中几个有关货币的定义。
/ 01 /
首先是M,M代表Money 就是钱。
M0 表示正在流通中的现金,是在市面上流通的,你能摸得着看得见的现金
M1 又叫狭义货币 = M0+活期存款。就是钱的现实购买力,反映消费和商业市场的活跃度。
再扩大一些范围,M1+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理财,住房公积金等等这些不准备用于当下消费的钱就等于 M2啦!
严谨来说,M2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它是央妈印钞的数量,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体现了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
所以最开始的问题,就很明显了,口袋里那些能随时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只是货币这个大概念里很小的一部分。
/ 02 /
2016年年底,我国的M2总量有155万亿。
什么概念?
就是如果换成美元,让所有美国银行都兑换到倒闭,也换不出那么多钱;如果把中国所有的钱都汇总到一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甚至加上欧盟。
那我们真的那么有钱吗?很显然没有。
所以很多人说,我们国家在瞎搞人民币超发,一天到晚抢老百姓钱...这个话...emmm 也不是没有道理。
尤其是我们现在的GDP增速7%不到,但是M2增长12%,多出来的5%就是为了维持借新还旧的利息,以及货币在金融、地产等领域的空转。
如果你只是存银行,或者买买余额宝的话,很有可能一年比一年穷。你财富增长的速度没有跟上物价上涨和央妈印钱的速度嘛;钱就被其他人抢走了。
而且我们很大一部分经济增长,都丢到楼市去了。一赚钱,大家都屁颠屁颠给开发商送过去。
/ 03 /
不过也不要太绝对,应该要看到好的部分。
过去几十年,真正丰富了M2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伟大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想一想,就算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只能拿当地的平均工资:
30年前,拿了工资 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20年前,拿了工资 我们能买电视机 买摩托车 装电话机...
而到现在除了吃饱穿暖 用上家电 我们很可能还可以买iphone 买名牌包包,买车买房 一周看一次电影 甚至去国外旅游...
这些就是藏M2的地方。但是M2太多,藏不住了,也肯定会有溢出,反映为通胀和资产价格的上升。
/ 04 /
货币增发往往可以带来的经济火热。国家印钱,其实大家都很高兴。
毕竟,就连资金链断裂的烂企业,也能申请到贷款,年末一看,账面一个赛一个漂亮,股价也噗噗噗往上涨。
但很明显,这是不可持续的。好比喝咖啡可以提神,但小喝即可,大喝伤身。
当经济增长跟不上负债高企的步伐,崩紧的信用链条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如果习惯了那种模式,国家经济就会有流动性泛滥,投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实体不振等等问题,到时候来自于市场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压垮泡沫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我们国家下定决心要改一改狂喝咖啡的模式了,放缓M2的增速,而且是每个月都在用力。
如此,很多企业的苦日子就来了。所谓经济硬着陆,潮退了,我们会发现,咦!原来这些企业这么垃圾,是光屁股在游泳,根本没有实力,运作全靠负债。
/ 05 /
打针很痛,吃药很苦。M2在逐渐控制。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地预测,未来市场资金供给将持续处于趋紧的态势。
钱会越来越贵。
优质企业可以继续通过贷款和发行高等级信用债的方式融资,而低资质主体的很有可能会被拍死在沙滩上。可以期待,A股市场,会有更多有价值的企业浮出到我们跟前。
另外贷款,一定是越来越难。有要贷款的,别管是买房还是买车,都请早做打算!
最后,大家手里一定要有拿住钱的能力。未来有的是好机会,千万不要有了三五万就非想着花出去。
这年头鼓吹通胀剧烈,让大家尽量把钱都花出去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机遇再好,自己沉不下心来做事一样白搭。所以千万别觉得入对行、跟对人就可以一劳永逸了。金子在脚下,依然要靠自己弯腰才能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