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投诉热线:4008-255-388      出借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金筑财富

首页 > 新闻资讯 >金筑观点 > 第四轮加杠杆!再养一波新韭菜?

第四轮加杠杆!再养一波新韭菜?

发布时间:2018-06-26 18:15:26 来源:金筑财富 作者:国资平台金筑财富 浏览次数:1078
摘要: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乱象丛生,如果地方政府继续变换花样举借债务,金融监管再严厉也会出现金融风险。降准可能会迟到,但是一定不会缺席。前天6月24日,央妈决定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乱象丛生,如果地方政府继续变换花样举借债务,金融监管再严厉也会出现金融风险。


降准可能会迟到,但是一定不会缺席。


前天6月24日,央妈决定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第四轮加杠杆!再养一波新韭菜?

不过,央妈的降准和6月20日的国务院常委会议还是有所区别的。


央妈的重点是支持债转股,小微企业只是顺带支持一下,但是国务院常委会议的重点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但是没想到,就在昨天6月25日,央妈等五部委继续加码小微金融扶持政策,不仅增加1500亿元流动性,而且还下调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


这里面的故事,估计才是这次降准的亮点


改革与保守之争


什么故事?改革派和保守派正在相互掐架殴打小朋友。


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国务院开会提到降准,央妈就会实施降准?


因为我们的央妈和其他国家的央妈不一样,并不是独立运作的,央妈的货币政策往往都不能自己做决定,需要接受上头指导。


所以,央妈有时候也身不由己,有时候还很憋屈。


在国务院常委会议开完之后,新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话:


「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问题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多数中等收入国家都明确了由央行确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决定政策工具的使用,而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有待强化。」


这次的降准,充满了矛盾感。


「上头要降准,我本来是不愿意的,毕竟已经提前做好了各种准备,但是既然有要求,我就只能降准一下以表敬意。」


有人想要改革,但是有人却想要中庸之道。


曾经担任全国人大财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黄奇帆,在6月23日的“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论坛上,说出了保守派的心声:


「过度紧缩会经济萧条,增发货币会转嫁于民。」


保守派想要的是一个“度”,既要防风险,也要保经济,不出问题才是大前提。


然而,在6月14日开幕的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几个改革派高层的话却透露出不满,不管是杨伟民还是郭树清。


他们认为改革不断的迟缓、拖延,已经形成了对整体改革的拖累。


特别是老郭的一句话,道出了改革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乱象丛生,如果地方政府继续变换花样举借债务,金融监管再严厉也会出现金融风险。」


三轮加杠杆


当上下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上为大下为小,一切都要以大为准。


央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上头并不是不想去杠杆,但是每次一看到问题出现就立马刹车,转而继续放水保安稳。


所以“拖”字诀是最常用的政策,遇到问题先放水,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不能出问题,杠杆永远只有加没有减。


就像2008年之后,上头就通过银行进行了三次加杠杆来保经济。


第一次是在次贷危机之后,为缓解次贷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于是提出了4万亿计划。


结果推高了企业负债,制造业产能过剩,经济再次下滑。


还没去杠杆,就迎来第二次加杠杆,大力扶持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项目融资,鼓励政府通过基建投资刺激经济。


结果推高了政府负债,无力偿还只能进行债务置换,经济二次下滑。


然后是第三次加杠杆,因为外部加息升温,国内经济下滑,导致资本外流严重,为此推动全民举债买房。


结果推高了居民负债,房地产销售创新高,房价一路飙升。


第四轮杠杆


今年去杠杆已经没有去年这么严厉了,货币政策的表述也开始从中性偏紧转为中性偏松,市场利率下行就是一个典型的参考标准。


现在,上头想要先保住经济,想要少点债雷发生,想要宽松一点的货币政策,央妈也只能照做。


但是,三轮加杠杆之下企业、政府、居民杠杆高企,谁还能成为下一轮加杠杆的目标?


我想,应该就和最近的定向降准有关。


历来,央妈放水都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到放水的浇灌。


从今年的定向降准来看,接下来普惠金融会是上头关注的重点,也就是最难贷到款的小微企业和三农。


6月初的时候,央妈就曾经对MLF的担保品进行扩容,把部分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等等纳入担保范围。


用大白话来解释就是,央妈给你兜底这些债券,你们银行就大胆放心地买吧。


而在最新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要把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MLF合格抵押品范围。


不遗余力,让小微企业成为下一次加杠杆的目标,让他们为经济也为国出力。


我只能说上面的想法很美好,但是银行买不买账还是一个问题,弄不好又成了一个死结。


小微企业历来都不是银行的座上宾,很麻烦,风险大,油水少。


银行又不傻,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就算央妈愿意兜底,银行也愿意买账,小微企业和三农买账吗?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估计这些廉价贷款都不一定会干正事。


根据审计署的2017年工作报告显示,9家大型国有银行违规向房地产业提供融资360.87亿元,个人消费贷款中也有流入楼市的现象。


甚至连企业都不务正业,通过炒房获取利润。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投资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上千家,总共持有投资性房产市值超过9000亿元。


最让人感到扶不起的,是最近宣判的农发行骗贷案。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有人用通过农发行获取10亿元的廉价购粮贷款,挪用贷款违规开发房地产。


上头想要养一波新韭菜,保住经济也防住风险,但是结果当真能够如愿吗?


现在,再多的杠杆也不一定能够流到该去的地方,相反,宽松的货币容易继续推高有泡沫的地方。


这个道理郭树清懂,央妈也懂,但是却略显无力。


既然注定只能是宽货币,那就做到紧信用吧,严禁杠杆流向不该去的地方,不听话就罚到怕为止。


有时候,放水并不代表你赚钱的机会来了,紧信用宽货币同样是一把利剑,割一批该割的韭菜,养一批新生的韭菜。下载APP 阅读本文更深度报道


有时候,放水并不代表你赚钱的机会来了,紧信用宽货币同样是一把利剑,割一批该割的韭菜,养一批新生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