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至再保险。
在此前首个国内区块链再保险实验平台的基础上,中再集团、汉诺威再保险、通用再保险、众安科技等今日(6月29日)联合发布中国首个经过实验验证的再保险区块链指导性纲要,并倡议发起建设再保险区块链公司间交易平台。
一直以来,再保险行业存在两大问题: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交易信息化水平低引发操作风险。这两大问题严重影响了再保险交易双方信心,抬高了再保险交易成本,阻碍了再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而业内人士表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至再保险当中可以有效解决再保险行业的痛点。
据了解,再保险区块链(Reinsurance Blockchain)设计的目的就是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念,以点对点传输方式,通过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执行和全节点公证,实现再保险行业日常业务交易。
众安科技CEO陈玮指出,区块链作为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能够广泛连接包括再保公司、直保公司以及来自其他跨行业实体在内的不同节点,有效解决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信任问题,有益于降低公司间再保险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效率,促进并加速再保险市场发展。
多家险企携手,区块链再保险交易平台酝酿中2
来源:《再保险区块链(RIC)白皮书》
事实上,再保险区块链在国外已有一定进展。2016年10月,欧洲保险业五大巨头安联保险、荷兰全球人寿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苏黎世保险联合成立了区块链再保险研究组织联盟B3i,旨在探索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检验其是否能够提高保险效率。联盟初期由15位创始成员机构外加23个参与沙盒测试的测试成员组成。联盟在2018年3月成立独立的公司,并完成首轮融资。
而此前,由上海保监局牵头,中再集团联合众安科技等合作伙伴打造国内首个区块链再保险实验平台,结合再保险业务特点设计业务流程、交互方式和交易规则,选取颇具特色的底层技术,验证了通过区块链技术处理再保险交易的可行性和优势。参加实验的直保公司和再保公司表示,该平台不但能够实现磋商签约、分保、账单交换、理赔处理等交易环节,而且可以整合成统一的多链交易生态系统,大幅度提高交易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此基础上,中再集团、汉诺威再保险、通用再保险、众安保险、众安科技、英特尔公司等共同发布《再保险区块链(RIC)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这是中国首个经过实验验证的再保险区块链指导性纲要。
《白皮书》显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和匿名性等特征,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再保险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第一,有效消除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拆开再保险交易的黑盒;第二,大幅提高再保险交易的信息化水平,推进流程智能化进程。
《白皮书》明确了再保险区块链技术的设计思路和应用场景:以“一区、双块、多链、全程”为核心,打通再保险业务全流程,低成本实现再保险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应用于财产险合约再保险、财产险临分再保险、人身险合约再保险、人身险临分再保险和转分保等业务场景。
其中,“一区”是指再保险交易的分布式系统,所有再保险业务主体都将运行在同一区块链底层并以节点的形式形成一个区块链联盟;“双块”是指在再保险核心数据和校验数据并行的双层块结构,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机制对交易过程进行记录背书;“多链”是指将再保险交易过程按照交易流程、信息存证、合同管理等场景形成交易链、存证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链,这些链各司其职在不同业务层面发挥存证背书的作用;“全程”则指再保险区块链所承载的业务的全流程业务执行数据必须在再保险区块链上全程体现,从而实现再保险业务全流程监管与平台全程安全审计。
业内专家表示,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点对点传输、分布式账本等特点,再保险区块链平台将重塑再保险交易流程,实现再保险行业日常业务交易:第一,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再保险各机构间点对点交易;第二,采用智能合约实现再保险保单的自动对账、清算、结算;第三,利用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可信、交易可追溯的特性,提升再保险交易的可信安全,实现降本增效,加强系统交易监管审计。
中再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经理冯键认为,区块链正逐步成为新的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保险-再保险”模式的数字化变革中具有战略性的作用,将重塑保险新生态。同时,区块链技术需要与管理模式、商业模式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