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联合策划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8》在北京正式发布。
该《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天生拥有创新基因,但插上科技翅膀的金融,具有更强、更广和更快的易破坏性。
因此,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健康发展必须双轮驱动,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技术创新。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破解法律不完备性困境。
金融科技天生拥有创新基因
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
金融科技通过全新的科学技术,有着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特点,在服务普惠金融,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实体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国家监管层对金融科技发展持开放态度,但同时对于金融科技风险的重视程度也逐年增强。因此监管科技应运而生,监管科技也是一种颠覆性创新。
金融风险的防控,倒逼监管科技的崛起,在企业和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以监管机构为代表的监管端也在运用监管科技迭代监管理念、监管手段和监管机制。
监管科技的加速崛起
早在2017年6月,央行公布《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明确了建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提升金融监管效能,降低从业机构合规成本。
这是研发基于云计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密码技术等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工具,应用数字化监管协议与合规性评估手段。
同时,央行已经开始探索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穿透式监管方法,加强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监管,提升金融风险甄别、防范与化解能力;健全与监管科技发展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系。
尤其在2018年,监管科技加速崛起,从基于微观审慎的合规管理向基于宏观审慎的系统性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扩展。
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的结合
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它们共同服务于风险防控,两者良性互动,相互融合。金融科技,正处于科技运用于金融的初级阶段,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中的运用才是时代的潮流与主流。
更有专家指出,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应该全部嵌入到持牌金融机构主体当中,即构建“金融科技+持牌金融机构”模式,实现科技去金融化,提升金融科技化。这样既利于科技服务于金融,同时更有利于实现有效的金融监控,维护社会和金融的稳定。
金融科技的创新运用及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是2019年整个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筑财富也长期致力于通过最前沿的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新时代的金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