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金融乃至于金融科技,都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也从读论文当中了解到了很多发展的特点,也拓宽了很多的思路。我从两篇论文当中摘取了一点内容,主要是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的概括、和组织惯性的描述。后续的对历史发展的描述和研究思路,真是大大的扩展了思考问题的方式。
0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特指互联网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张芬,吴江,2013)根据业务模式的不同,当前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五类,即第三方网络支付、P2P等网络信贷、众筹平台等互联网融资、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和比特币等新兴数字货币。
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金融脱媒,金融部口的作用受到互联网以及相关软件技术手段的冲击,甚至被替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地位将被淡化。
从原理上看,起作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降低,交易口槛下降,金融业务更加普惠,更易发生,期限匹配、风险定价也更加方便,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增强。金融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实现金融更加普惠。二是交易信息更加对称。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生成、处理和传播信息,系统化地进行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金融交易双方的都能够较全面了解对方的财力和信用情况,降低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交易生存,供需双方可以直接交易。
比特币和其他互联网金融现象具有共同点。如:不是从传统金融机构内部产生,而是从互联网机构中产生,交易成本低,全民参与,自由主义特征明显。但比特币在互联网金融中具有特殊性,因为它直接对法定货币制度进行冲击,动摇金融和经济的基础。比特币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创新。
02、对组织惯性的描述
在演化过程中,组织惯性制约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技术创新应变速率。组织惯性是组织不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习惯性行为。一方面,组织以积累沉没成本方式学习,形成稳定的经验、技巧和习惯,能够保持其在种群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组织惯性高的组织,动态适应能力弱,难以改变经营方向,相对而言不易出现创新,制约了变异发生。由于,不能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和机遇及时响应,最终被淘汰。
"组织在侦测到环境变迂后,能主动进行结构调整以増加生存机会",但是,如果要实现这种情况,必须满足前提——一组织演化速率等于或超过环境变化速度。然而,大部分组织在响应环境变化时,都会因组织结构惯性而形成滞后,不能调整至最优策略,形成"计划不如变化"的结果。且这种响应速度和組织本身的规模、沿革等特征有关,简言之,一个组织的规模越大、层级越多、结构越繁杂、拥有越悠久的历史,其就越容易产生较大的结构惯性,形成的较强的牵制力量,响应环境变化的速度也就越迟缓。